近一個月,滌綸長絲價格出現明顯上漲,本輪原料上漲的原因是什么?市場對此的接受程度又如何?
聚酯大廠實施“一口價”
5月中下旬,部分聚酯工廠受到了庫存因素的困擾,國內滌綸長絲價格持續走低,跌至年內低位。在上游促銷的帶動下,滌綸長絲貿易商及下游工廠集中補倉,產銷明顯放量。
5月20日,市場聚酯產銷率來到300%,部分工廠產銷甚至賣到了800%-1000%,一天就賣出了近10天的庫存。
低價雖然能有效降低聚酯工廠的庫存,但也壓縮了滌綸長絲的利潤。隨后,在5月23日,國內聚酯龍頭企業開始實施一口價模式,隨之而來的還有減產,以修復現金流。
到現在為止,一口價模式已經實施了一個月了,市場對此反應如何呢?
聚酯工廠出現分化
從一口價實行到現在,滌綸FDY 150D的價格從8025元/噸上漲到8350元/噸,滌綸POY 150D的價格從7350元/噸上漲到7850元/噸,滌綸DTY 150D的價格從8925元/噸上漲到9350元/噸。
和過去聚酯工廠價格變化總是同步不同,本輪漲價中,大廠與小廠之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分化,大廠挺價意愿明顯,而部分小廠卻以出貨優先,在大廠滌絲價格上漲的同時,甚至還在促銷出貨。
這與過去數年間滌綸長絲產能持續擴張有關,過去五年,我國滌綸長絲累計投產1500余萬噸,產能復合增速維持7.6%高位,23年國內滌綸長絲產能高達4316萬噸。
大廠擁有雄厚的實力,有能力為了長遠的利潤暫時忽略短期的產銷,而小廠卻需要保持安全的現金流,以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行。只有在庫存維持在安全區間以后,小廠才有底氣跟漲滌絲價格。
織造企業陷入矛盾
一方面,織造企業近些年對滌絲漲價的抵觸情緒較為濃重。
因為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目前織造企業銷售常規坯布的利潤較為有限,多采用薄利多銷的策略。
舉個直觀的例子,假設有一家紡織企業,原先一米坯布成本0.95元,賣1元,一個月賣300萬米布,利潤就是15萬元。但隨著技術提升,增加機器,產能提高,因為規模效應,每米布的成本降到了0.93元,布的價格因為市場競爭變成了0.96元,一個月產能變成了500萬米,利潤依然還是15萬。但這也導致一個后果,就是企業對原料價格的變化非常敏感。
還是上面那個例子,單位坯布用的原料數量是恒定的,成本每漲一分錢,原先利潤從15萬變成12萬,現在利潤就從15萬降到10萬元了。
另一方面,市場需求依然較為充足。
以傳統紡織集群盛澤為例,盛澤5月出口額達18.76億元,同比增長24.5%,創歷史新高,外貿出口勢頭強勁。此外,今年市場上的現貨浪潮還未結束,大量現貨企業擴大現貨規模,需要補充庫存。
因此6月19日尾盤時,聚酯產銷出現階段性爆發,平均產銷達到200%,有聚酯工廠產銷甚至高達400%。
整體而言,現階段織造企業與聚酯工廠的博弈還在繼續,市場訂單依然存在,織造企業補庫的數量與時間還要看接下來滌絲價格變化以及訂單的延續情況。
(本網尊重各兄弟網站及獨立撰稿人之版權,如發現本網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請聯系我們.同時本網也歡迎對市場具有敏銳判斷和獨立見解的行業人士前來投稿,投稿郵箱info@168tex.com
電話:0512-63082910)